关键词:军民融合 航天军民

中投顾问:未来5年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现状的分析

作者:中投顾问 时间:2019/9/9

0.png

  中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一、军转民步伐持续加快

  在国家积极推动和政策鼓励下,我国的航天工业部门与军队系统主动作为,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军转民步伐明显加快,军用技术不断推广和转化为民用技术,广泛吸纳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推动航天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成效显著。卫星应用、节能环保装备、特种装备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探月工程向社会资本开放,军地战略合作协议相继签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火箭军(原第二炮兵)共同签署了《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框架协议》。

  二、“民参军”热潮涌现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在国家政策牵引下,我国民参军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社会资本均意识到航天等国防军工产业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看好军工发展的良好前景,积极投身国家军民融合浪潮,参与航天等军工领域的热情空前高涨,需求增长旺盛。各地融合基地、示范园区蓬勃兴起。社会各方力量纷纷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装备与综合保障体系建设,试图进入我国航天产业发展中的运载火箭制造及发射服务,卫星制造、运营及服务等领域,涌现出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零壹空间公司、翎客航天等一批新兴商业航天企业以及腾讯、百度等民营企业。此外,中国民生银行等社会金融机构设立了航天基金。吉林一号商业遥感组星是我国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典范,其发射在我国引起了极大震动。社会各方力量尤其是外部新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对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理念、思维及模式的影响都非常深远。社会力量已经成为我国航天工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军地信息对接机制日渐优化

  军地有关部门积极加强军地信息对接机制建设,线上与线下联动发展,强化需求牵引。一方面,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做好“线上”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的征集、发布与交互。在国家层面,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和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陆续上线运行,为军地双方提供了持续高效的服务,尤其是为民企参军提供了途径。在军工企业层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积极借助物联网,搭建了“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信息交互和服务平台--航天云网,以云制造服务为核心,推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和能力协同。另一方面,开展了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等大量交流和展览活动,进行“线下”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对接,为军民深入互动融合创造了条件。

  四、航天投融资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

  我国的航天工业部门不断拓展投融资的渠道和手段,积极推动航天产业资本与市场资本融合,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航天产业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民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等13家军工央企、金融机构于2016年共同发起创立了我国首个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全面支撑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等单位于2010年发起设立了航天产业基金,重点投向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卫星应用等领域。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联合北京市科委、国信证券公司等单位发起设立了航天科工军民融合创投基金。

  五、军民融合服务平台相继成立

  为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军民有关单位单独或联合成立了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军民融合促进中心等军民融合服务平台。2017年1月8日,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3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军民融合产业联盟。该联盟是以坚持“军民融合、凝聚资源、协同创新、服务产业”为宗旨,以企业为主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组成的全国性非盈利性的产业发展联合体。联盟聚焦军民融合产业领域,将建立军转民与民参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促进、金融服务和国际合作五大服务平台,顺应国家协同创新、“一带一路”战略和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和资本的双轮驱动,促进联盟内企业军民资源双向转移良性互动,为企业境外投资、拓展国外市场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了军民融合促进中心。

  未来,我国航天军民融合发展将呈现出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航天企业和军队系统将进一步推进航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等社会力量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我国航天工业,参与到航天产业的各个环节,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军民融合信息化现状建设及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国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00年建成以来,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自2013年陆续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走在国际前列,对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大力研发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例如,我国2016年8月发射的“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每年增速高达20%,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商业革命推动,我国民间信息化发展日薪月异,在信息技术、网络安全、人才资源、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都方面都成绩显著,为军民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军民融合的探索阶段,在信息化推进方向上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军民融合的建设成效。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军民融合速度缓慢。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制约军民融合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束缚在一定程度依然存在。有些人缺乏前瞻的、大局的国防观,仍然保有传统的旧思维和旧观念,局限于本部门、本系统利益的小圈子,对信息技术大潮对我国国防事业的冲击视而不见,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军民融合的发展,导致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进展缓慢。即便建设了一些信息化军民融合项目,但大多是临时性和局部性的,缺乏长效机制,导致项目短命化现象比较普遍,更无法推进社会经济增效。二是配套政策不完备。我国的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方面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规范的、科学的政策指导和规范,尤其在科技成果转化、固定资产投资、人才资源共享等方面政策不健全。三是军民存在信息不对称。一直以来,由于军地力量分散和战略统筹能力不足等原因。军事信息技术研发相对封闭、力量分散,军民之间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未能有效利用社会科技研发资源。同时,军品市场开放程度不足,军地供需信息发布渠道狭窄,浪费了宝贵的时机和资源。

免费咨询服务热线
400-008-0586
0755-8257 1568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六路雪松大厦A座4楼 邮编:518040
  • 扫一扫 加微信咨询我们

    中投顾问 - 刘姗姗

Copyright © 2002-2023 o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中投顾问®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82669号 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许可证:粤B2-20110739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065号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中投顾问”(ID :touziocn),回复“上市公司”即可获取。

知道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