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出""系列产品,高效赋能产业投资及产业发展各种工作场景,欢迎试用体验!

产品 核心功能定位 登陆使用 试用申请
产业投资大脑 新兴产业 的高效挖掘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招商大脑 大数据精准招商专业平台 登陆 > 申请 >
产业治理大脑 政府 及治理的数字化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产业信贷大脑 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挖掘高效工具 登陆 > 申请 >

甘李药业GZR18:国内首个申报与司美格鲁肽头对头评估药物有效性

中投网2023-08-09 21:39来源:中投网

X

申请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顾问会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姓名

*手机号

*政府/园区/机构/企业名称

您的职务

您的邮箱

备注

立即申请

X

您的需求已经提交!

如果您希望尽早试用体验,也可以直接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扫码咨询

  202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由诺和诺德研发的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肥胖。随着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及其减肥适应症的获批,全球GLP-1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浪潮,诺和诺德的这款产品也成为了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减肥降糖明星产品,成为业界追逐的标杆。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肥胖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目前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然而,传统减重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存在局限,肥胖/超重在国内的临床治疗中一直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在安全、有效的体重控制药物方面,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减肥药”千亿蓝海市场 研发上市火热进行中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通称大摩)近日发布最新报告预估,减肥药销售额可望在2030年前达到每年770亿美元,从先前2022年预估的540亿美元上调。分析师指出,预计到2023年底,司美格鲁肽在美国的每周处方量将达到约34万份订单。然而,由于产能限制,自5月份达到峰值以来,销量一直稳定在每周135,000份订单。摩根士丹利预计,司美格鲁肽的供应量将逐步增加至每周25万份订单,随着新工厂的投产,处方量预计将达到35万份。

  但事实情况是,去年8月以来司美格鲁肽供不应求。2022年10月和2023年3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两次发出司美格鲁肽的短缺警告;同样,FDA也在2023年3月发布司美格鲁肽短缺公告。司美格鲁肽的供不应求,使消费者转向第一代减肥药利拉鲁肽,据FDA药品短缺清单7月18号发布的最新信息,利拉鲁肽亦出现了供应短缺,预计短缺至少将持续到2023年底。

  在此背景下,国内药企在GLP-1类药物赛道的“内卷”趋势也如火如荼。截至7月11日,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国内目前有722项GLP-1R相关项目正在申报途中。

  药物安全性亟待验证 头对头药物评估首次出现

  国内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在多年前就已布局GLP-1类药物项目,GZR18是甘李药业开发的一款注射频率为每周1次的GLP-1R激动剂。2021年10月22日,GZR18首次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2023年6月,GZR18推进至II期临床阶段。

  今年7月10日,c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GZR18对比司美格鲁肽(诺和泰)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拟纳入225例体重指数(BMI)≥18.5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且≤1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15mmol/L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第24周HbA1c相比于基线的变化。

  在当前的GLP-1赛道上,全球有102款GLP-1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中47%来自于国内药企。在这些国产GLP-1药物中,有30款是GLP-1R单靶点激动剂,18款是GLP-1R多靶点激动剂。信达生物、豪森药业和甘李药业等公司在其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中设置了阳性对照组。其中,豪森药业和甘李药业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家在对照组中加入司美格鲁肽的企业。然而,豪森药业之前的研究中,对照组药品还包括模拟剂,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耐受性。而甘李药业是唯一一家与司美格鲁肽头对头评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企业,并将疗效设置为主要终点。

服务号

产业投资与产业发展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扫一扫立即关注。

中投报告库

多维度的产业研究和分析,把握未来发展机会。扫码关注,获取前沿行业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