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金融危机

我国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9-04-24 中国服务业投资网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年工作的主线。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过人们的预料。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本身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去年最后3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分别回落9.7个、11.9个和11.7个百分点; 、原材料和运输需求缩减,钢材、电解铝等产品市场价格下降,产能过剩问题明显暴露。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增速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近7年来的最低点。

  二是对外贸易急剧下滑。去年11、12月份,外贸出口额分别下滑2.2%、2.8%。今年以来,出口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1月份下降17.5%,2月份下降25.7%。

  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缩减状况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外向型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亏损企业增加较多。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7.3%,创多年来新低。

  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全国企业用工需求明显下滑,就业形势更趋严峻。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必须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在外需显著萎缩的情况下,着力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 去年11月5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并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推出了两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GDP的16%。其中,中央政府新增直接投资1.18万亿元,主要用于民生工程、技术改造、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根据预算,今年国家将落实1.18万亿中央新增投资中的5915亿元。

  在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国家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通过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据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受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等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出现多年不见的负增长。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需要大幅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国家今年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同时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券。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虽然增加较多,但仍在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

  此外,国家今年将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1月我国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货币政策近10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其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作用,便利、及时、较低成本地供给资金,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去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大幅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同时,还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流动资金大幅增加。今年,国家继续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广义货币计划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今年前两个月,银行信贷大规模增长。其中,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2月份增加1.07万亿元。

  除了扩大贷款总量外,国家还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近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也有所加快。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月中旬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钢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中部分规划已经出台。此次产业政策调整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前所未有。十大产业稳定发展,事关税收、就业、“三农”等问题的基本稳定。产业政策与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一起,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实现8%左右增长目标的重要保障。

  “调整”与“振兴”并重,是我国这次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最大特点,既着眼于解决产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首先是通过扩大需求,开拓市场,解决当前的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消费政策,继续对一些出口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一部分大宗产品实行国家收储的政策,以及一些结构性减税和增加企业信贷供给等。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在目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尽快地走出困境。其次,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力度。这是从中长期来考虑的,使企业的技术水平能够适应未来竞争发展的需要。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以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此,将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尤其是16个科技重大专项,争取尽快突破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

  此外,还要加大改革力度,从体制、机制上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增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去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今年1月和2月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分别达到69万人和93万人,与去年11、12月的55万人和38万人相比,有了明显的回升。今年,国家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在此同时,国家加快了社会事业建设的步伐。去年以来,国家继续提高低收入群体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今年,国家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到2930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将加大投入。

  今年还将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

  今年,国家将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计3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已经发布。

  总的来看,今年实施的这些重大宏观政策,体现了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加强科技支撑、强化社会保障的紧密结合,体现了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紧密结合,也体现了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紧密结合。我们相信,只要这些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