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第一章 全球工业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1.1 ABB
1.1.1 企业发展概况
1.1.2 企业营收情况
1.1.3 机器人业务发展
1.1.4 企业合作动态
1.1.5 企业收购动态
1.1.6 企业发展展望
1.2 安川电机
1.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 企业营收情况
1.2.3 机器人业务进展
1.2.4 企业合作动态
1.2.5 企业发展展望
1.3 发那科
1.3.1 企业发展概况
1.3.2 企业营收情况
1.3.3 企业发展模式
1.3.4 企业专利情况
1.3.5 企业发展展望
1.4 库卡
1.4.1 企业发展概况
1.4.2 企业营收状况
1.4.3 机器人业务发展
1.4.4 在华发展分析
1.4.5 企业发展动态
1.5 企业对比分析
1.5.1 企业产品对比
1.5.2 企业订单情况
1.5.3 在华发展对比
1.5.4 企业发展路径
第二章 全球服务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2.1 iRobot
2.1.1 企业发展概况
2.1.2 企业营收情况
2.1.3 企业研发投入
2.1.4 商业模式分析
2.1.5 市场战略分析
2.1.6 公司产品动态
2.2 直觉外科公司
2.2.1 企业发展概况
2.2.2 企业营收情况
2.2.3 企业产品结构
2.2.4 企业竞争优势
2.2.5 企业发展风险
2.2.6 企业发展前景
2.3 美敦力
2.3.1 企业发展概况
2.3.2 企业营收情况
2.3.3 机器人业务发展
2.3.4 企业合作动态
2.3.5 企业发展动态
第三章 全球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3.1 纳博特斯克
3.1.1 企业发展概况
3.1.2 企业营收情况
3.1.3 企业业务发展
3.1.4 企业发展动态
3.1.5 中外企业对比
3.2 哈默纳科
3.2.1 企业发展概况
3.2.2 企业营收情况
3.2.3 企业产品布局
3.2.4 企业研发情况
3.2.5 全球业务布局
3.3 博世力士乐
3.3.1 企业发展概况
3.3.2 企业营收情况
3.3.3 企业研发情况
3.3.4 企业合作动态
3.3.5 企业收购动态
第四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4.1 埃斯顿
4.1.1 企业发展概况
4.1.2 企业营收情况
4.1.3 企业主营业务
4.1.4 商业发展模式
4.1.5 企业竞争优势
4.1.6 企业发展动态
4.1.7 企业发展风险
4.2 新松机器人
4.2.1 企业发展概况
4.2.2 企业营收情况
4.2.3 企业主营业务
4.2.4 企业创新成果
4.2.5 企业竞争优势
4.2.6 企业合作动态
4.2.7 企业发展风险
4.3 埃夫特
4.3.1 企业发展概况
4.3.2 企业经营情况
4.3.3 企业主营业务
4.3.4 商业发展模式
4.3.5 企业研发成果
4.3.6 企业竞争优势
4.3.7 自主可控布局
4.4 新时达
4.4.1 企业发展概况
4.4.2 企业经营情况
4.4.3 企业主营业务
4.4.4 商业发展模式
4.4.5 企业竞争优势
4.4.6 企业合作动态
4.4.7 企业发展风险
第五章 中国服务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5.1 科沃斯
5.1.1 企业发展概况
5.1.2 企业发展历程
5.1.3 企业营收情况
5.1.4 企业主营业务
5.1.5 商业发展模式
5.1.6 企业竞争优势
5.1.7 企业发展风险
5.2 天智航
5.2.1 企业发展概况
5.2.2 企业营收情况
5.2.3 企业主营业务
5.2.4 商业发展模式
5.2.5 研发投入情况
5.2.6 企业竞争优势
5.2.7 企业发展风险
5.3 亿嘉和
5.3.1 企业发展概况
5.3.2 企业营收情况
5.3.3 企业主营业务
5.3.4 商业发展模式
5.3.5 研发投入情况
5.3.6 企业竞争优势
5.3.7 企业发展风险
第六章 中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6.1 绿的谐波
6.1.1 企业发展概况
6.1.2 企业营收情况
6.1.3 企业主要业务
6.1.4 商业发展模式
6.1.5 研发投入情况
6.1.6 企业竞争优势
6.1.7 企业发展风险
6.2 汇川技术
6.2.1 企业发展概况
6.2.2 企业营收情况
6.2.3 企业主要业务
6.2.4 商业发展模式
6.2.5 企业竞争优势
6.2.6 企业合作动态
6.2.7 企业发展动态
6.2.8 企业发展风险
6.3 拓邦股份
6.3.1 企业发展概况
6.3.2 企业经营情况
6.3.3 企业主要业务
6.3.4 企业竞争优势
6.3.5 企业发展风险
6.3.6 企业发展展望
6.4 雷赛智能
6.4.1 企业发展概况
6.4.2 企业营收情况
6.4.3 企业主要业务
6.4.4 商业发展模式
6.4.5 企业竞争优势
6.4.6 企业发展风险
图表1 2022年ABB集团营收情况数据
图表2 2023年ABB集团营收情况数据
图表3 2024年ABB集团营收情况数据
图表4 2022-2023年安川电机营收情况变化
图表5 2018-2022年发那科净销售收入变化
图表6 2022年发那科不同产品销售额占比
图表7 2023年发那科机业务收入占比情况
图表8 2010-2022年发那科、ABB、安川电机专利申请情况
图表9 截至2022年发那科工业机器人专利合作申请情况
图表10 截至2022年发那科工业机器人专利技术TOP5
图表11 2018-2023年iRobot营业收入变化
图表12 2018-2023年iRobot销售市占率
图表13 iRobot研发周期偏长,产品力逐渐掉队
图表14 2018-2022年iRobot研发费用比较
图表15 2018-2022年iRobot研发费用率比较
图表16 2022年美敦力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分析
图表17 纳博特斯克分产品分析
图表18 2014-2022年纳博特斯克减速器营收规模
图表19 2016-2022年纳博特斯克减速器产能规划
图表20 南通振康减速器输出转速和输出转矩
图表21 纳博减速器输出转速和输出转矩
图表22 南通振康和纳博的减速比对比
图表23 南通振康和纳博的性能指标对比
图表24 哈默纳科发展历史概览
图表25 2001-2022年哈默纳科营业收入
图表26 2004-2022年哈默纳科净利润
图表27 2014-2022年哈默纳科中国子公司营业收入
图表28 2014-2022年哈默纳科中国子公司净利润
图表29 哈默纳科产品概览
图表30 2022年哈默纳科各类产品收入占比
图表31 哈默纳科发展史上部分具有标志性的产品代表
图表32 2017-2022年绿的谐波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与哈默纳科对比
图表33 2017-2022年绿的谐波研发费用率与哈默纳科对比
图表34 哈默纳科一体化研发机构设置情况
图表35 2004-2022年哈默纳科海外业务占比逐渐提升
图表36 哈默纳科在全球的分支机构
图表37 2023年埃夫特主营业务情况
图表38 2023年埃夫特各项核心技术具体情况
图表39 2023年埃夫特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图表40 2023年埃夫特研发投入情况表
图表41 埃夫特机器人产业链布局情况
图表42 埃夫特客户资源和市场优势
图表43 2023年新时达旗下多家子公司拥有“专精特新”称号
图表44 科沃斯公司发展历程
图表45 2022年科沃斯按业务板块统计的营业收入情况
图表46 2023年科沃斯按业务板块统计的营业收入情况
图表47 天智航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图表48 天智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图表49 2023年天智航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图表50 2023年天智航研发投入情况
图表51 亿嘉和公司产品发展历程
图表52 亿嘉和公司主要产品
图表53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产品
图表54 绿的谐波机电一体化产品
图表55 绿的谐波公司发展历程
图表56 绿的谐波减速器产品
图表57 绿的谐波精密零部件产品
图表58 绿的谐波机电一体化产品(一)
图表59 绿的谐波机电一体化产品(二)
图表60 绿的谐波机电一体化产品(三)
图表61 2023年绿的谐波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图表62 2023年绿的谐波研发投入情况表
图表63 汇川技术公司发展历程
图表64 汇川技术公司业务划分及相关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图表65 汇川技术IPD2.0版本
图表66 汇川技术集成供应链
图表67 汇川技术产品销售与服务模式
图表68 雷赛智能主要产品
图表69 雷赛智能销售与服务模式
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RF)将机器人分成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13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95亿美元,约占机器人市场规模的38%;服务机器人(不含特种机器人)217亿美元,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工业机器人,约占机器人市场规模的42%;特种机器人101亿美元,约占机器人市场规模的20%。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进发。“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利好促使机器人产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加速“机器换人”进程。作为新兴的高科技行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步骤之一。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74亿元。
2021年12月21日,工信部等15部委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4年1月5日,应急管理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全球工业机器人主要企业有ABB、库卡、安川电机和发那科“四大家族”,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较好的企业则包括埃斯顿、新松机器人、埃夫特以及新时达等企业。国外服务机器人企业则有iRobot、直觉外科、美敦力等;中国企业则有科沃斯、天智航和亿嘉和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主要涉及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全球典型企业包括纳博特斯克、博世力士乐和哈默纳科等,中国企业则有绿的谐波、汇川技术、拓邦股份以及雷赛智能等。这些企业在相关领域业绩突出,商业模式较为清晰,对相关企业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深度调研报告》共六章。分别介绍了全球和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动向等情况。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当下机器人典型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机器人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