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400 008 0586; 0755-82571568
微信扫码:
第一章 军事工业的基本情况
1.1 军工行业基本介绍
1.1.1 军工行业概念界定
1.1.2 军工行业特殊性质
1.1.3 军工行业基本分类
1.2 军事工业的经济特征
1.2.1 公用事业属性
1.2.2 自然垄断性
1.2.3 需求特性
1.2.4 供求垄断性
1.2.5 生产周期及风险
1.3 军事工业组成主体分析
1.3.1 主体构成
1.3.2 军工企业
1.3.3 中央政府
1.3.4 主体关系
第二章 2022-2024年国内外军事工业市场发展分析
2.1 2022-2024年世界军工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1.1 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2.1.2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3 国际军工竞争格局
2.1.4 全球军贸市场分析
2.1.5 军工企业发展情况
2.1.6 军工的数字化转型
2.1.7 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2.2 中国军工产业政策环境
2.2.1 政府工作报告
2.2.2 军工产业政策
2.2.3 军工资质标准
2.2.4 军民融合政策
2.2.5 政策发展方向
2.2.6 产业发展规划
2.3 2022-2024年中国军事工业整体发展情况
2.3.1 行业发展历程
2.3.2 行业发展特点
2.3.3 行业运行状况
2.3.4 行业新兴领域
2.3.5 产业格局分析
2.3.6 资本运营情况
2.4 2022-2024年中国军事工业市场运行分析
2.4.1 军工需求结构分析
2.4.2 军工对外贸易情况
2.4.3 军品产品定价分析
2.4.4 军品成本管理现状
2.4.5 军工企业布局动态
2.4.6 军工企业营销特点
2.5 2022-2024年中国军事工业区域市场发展
2.5.1 河北省军工业
2.5.2 河南省军工业
2.5.3 湖北省军工业
2.5.4 湖南省军工业
2.5.5 江西省军工业
2.5.6 陕西省军工业
2.6 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6.1 军事工业发展困境
2.6.2 军品成本管理难点
2.6.3 军工企业营销困境
2.6.4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2.6.5 评价机制尚未健全
2.6.6 监督机制垂待改善
2.6.7 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2.7 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对策建议分析
2.7.1 军工产业发展建议
2.7.2 军品成本管理举措
2.7.3 军品贸易策略建议
2.7.4 军工企业营销策略
2.7.5 军工企业市场化发展
2.7.6 军工企业产融结合发展
2.7.7 完善军工产业相关法规
第三章 2022-2024年中国军事工业市场化改革发展分析
3.1 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
3.1.1 产业发展架构
3.1.2 全球发展经验
3.1.3 发展历程分析
3.1.4 市场发展现状
3.1.5 企业发展状况
3.1.6 行业发展指数
3.1.7 发展模式分析
3.1.8 信息化建设分析
3.2 中国军转民市场发展状况
3.2.1 军转民主要方式
3.2.2 军转民主要方向
3.2.3 专利军转民进展
3.2.4 军转民技术评价
3.2.5 军转民发展困境
3.2.6 军转民发展对策
3.2.7 军转民发展前景
3.3 中国民参军市场发展分析
3.3.1 民参军发展意义
3.3.2 民参军准入环境
3.3.3 民参军参与路径
3.3.4 民参军涉及领域
3.3.5 民参军发展现状
3.3.6 民参军竞争格局
3.3.7 民参军企业商誉
3.4 中国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进程
3.4.1 科研院所改制概述
3.4.2 科研院所改制意义
3.4.3 科研院所改制内容
3.4.4 科研院所改制方向
3.4.5 科研院所改制部署
3.4.6 科研院所改制新模式
3.4.7 科研院所改制难点
3.4.8 科研院所改制预期
第四章 2022-2024年中国武器装备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2022-2024年世界兵器工业发展规模
4.1.1 贸易市场分析
4.1.2 导弹及核武器
4.1.3 卫星应用系统
4.1.4 网络攻防领域
4.1.5 无人系统应用
4.1.6 陆军装备发展
4.1.7 海军装备发展
4.2 2022-2024年中国兵器工业发展综况
4.2.1 产业发展壮大
4.2.2 价格调节作用
4.2.3 环境保护标准
4.3 2022-2024年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综述
4.3.1 装备体系建设
4.3.2 市场发展现状
4.3.3 市场需求特点
4.3.4 行业进入壁垒
4.3.5 市场准入现状
4.4 2022-2024年中国武器装备市场潜力分析
4.4.1 行业发展趋势
4.4.2 影响因素分析
4.4.3 贸易竞争对策
第五章 2022-2024年中国军事工业其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5.1 军事航天
5.1.1 全球军事航天发展
5.1.2 军事航天发展成就
5.1.3 军事航天发射情况
5.1.4 军事航天科技创新
5.1.5 军事航天应用服务
5.1.6 军事航天国际合作
5.1.7 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5.1.8 卫星应用情况分析
5.2 军事航空
5.2.1 军事航空发展态势
5.2.2 运输机发展分析
5.2.3 战斗机发展分析
5.2.4 大飞机发展分析
5.2.5 无人机发展分析
5.2.6 航空发动机发展
5.2.7 军事航空发展方向
5.3 军事船舶
5.3.1 船舶产业发展链条
5.3.2 船舶行业发展政策
5.3.3 船舶行业运行情况
5.3.4 船舶企业收入情况
5.3.5 船舶企业集中程度
5.3.6 军民船舶融合发展
5.3.7 军事船舶市场空间
5.4 军事核工业
5.4.1 全球核工业发展规模
5.4.2 全球核燃料行业发展
5.4.3 中国核工业发展成果
5.4.4 中国核工业发展现状
5.4.5 中国核燃料行业发展
5.4.6 中国核工业发展目标
5.5 军事电子工业
5.5.1 军事电子行业发展特点
5.5.2 全球军事电子装备发展
5.5.3 中国军工电子信息化发展
5.5.4 中国军事电子产业发展困境
5.5.5 中国军事电子行业发展前景
5.5.6 中国军事电子行业发展趋势
5.6 军用机器人
5.6.1 军用机器人基本概述
5.6.2 军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5.6.3 国内军用机器人PEST分析
5.6.4 国内军用机器人发展现状
5.6.5 国内军用机器人市场空间
5.6.6 国内军用机器人发展趋势
第六章 2022-2024年中国军事工业主要上游行业发展分析
6.1 2022-2024年军用新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6.1.1 军用新材料主要类型
6.1.2 军用新材料应用领域
6.1.3 军用新材料需求分析
6.1.4 军用钛合金材料发展
6.1.5 军用碳纤维材料发展
6.1.6 军用高温合金材料发展
6.1.7 军用复合材料需求增长
6.1.8 军用3D打印材料发展
6.2 2022-2024年军工芯片行业发展分析
6.2.1 军工芯片相关概念
6.2.2 军工芯片发展现状
6.2.3 军工芯片细分领域
6.2.4 军工芯片发展策略
6.2.5 军工芯片发展趋势
6.3 2022-2024年军用电源行业发展分析
6.3.1 军用电源市场特征
6.3.2 军用电源主要类型
6.3.3 军用电源发展机遇
6.3.4 军用电源发展策略
6.3.5 军用电源市场前景
6.4 2022-2024年其他军工上游行业发展
6.4.1 军用橡胶
6.4.2 军用传感器
6.4.3 红外成像系统
6.4.4 军工线缆
第七章 2021-2024年中国重点军工集团经营分析
7.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企业发展沿革
7.1.3 企业组织架构
7.1.4 企业经营状况
7.1.5 企业研发能力
7.1.6 企业创新成果
7.1.7 企业发展计划
7.2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企业发展历程
7.2.3 企业组织架构
7.2.4 企业经营状况
7.2.5 企业产品创新
7.2.6 企业合作动态
7.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3.1 企业发展概况
7.3.2 企业主要产品
7.3.3 企业组织架构
7.3.4 企业经营状况
7.3.5 企业发展举措
7.3.6 企业战略合作
7.3.7 企业发展战略
7.4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4.1 企业发展概况
7.4.2 企业经营状况
7.4.3 企业科技创新
7.4.4 企业战略合作
7.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7.5.1 企业发展概况
7.5.2 企业组织架构
7.5.3 企业经营状况
7.5.4 企业主营业务
7.5.5 企业军工产品
7.5.6 军民融合发展
7.5.7 企业合作动态
第八章 2022-2024年中国军事工业投融资状况分析
8.1 军事工业投资要素分析
8.1.1 投资价值分析
8.1.2 投资周期分析
8.1.3 投资时机分析
8.2 军事工业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点分析
8.2.1 产业链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分析
8.2.2 细分市场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分析
8.2.3 重点区域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分析
8.3 军工行业投融资状况
8.3.1 融资环境优化
8.3.2 行业融资模式
8.3.3 产业基金类型
8.3.4 行业投资状况
8.3.5 企业上市数量
8.3.6 上市审核状况
8.4 军事工业的投资壁垒
8.4.1 市场准入环境
8.4.2 资质进入壁垒
8.4.3 投资观念障碍
8.4.4 民资投资壁垒
8.5 民资参与军工的投资模式
8.5.1 生产经营
8.5.2 资产经营
8.5.3 资本运作
8.6 军工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
8.6.1 投资条件
8.6.2 投资模式
8.6.3 完善建议
8.7 军事工业投资风险分析
8.7.1 政策风险
8.7.2 市场风险
8.7.3 金融风险
8.7.4 政治风险
8.8 军事工业投资建议及对策
8.8.1 投资方式建议
8.8.2 投资方向建议
8.8.3 企业投资建议
第九章 2025-2029年中国军事工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9.1 军工产业未来发展机遇环境
9.1.1 国防政策开始转变
9.1.2 军费支出稳步增长
9.1.3 产业技术迭代加快
9.1.4 符合经济转型要求
9.2 军工产业发展前景及展望
9.2.1 军队建设目标
9.2.2 装备采购方向
9.2.3 军工改革红利释放
9.2.4 军民融合整体趋势
9.2.5 社会资本参与趋势
9.3 军事工业发展方向及趋势
9.3.1 智能化趋向
9.3.2 信息化趋向
9.3.3 国际化趋向
9.3.4 发展失衡趋势
9.3.5 自主可控趋向
9.4 半岛网站手机登录
对2025-2029年中国军工事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9.4.1 2025-2029年中国军工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9.4.2 2025-2029年中国军工行业收入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二: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图表目录请咨询客服
军事工业是指与军队或战争(战备)有关的工业方面,在我国,主要是指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直接为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其它军需物资的工业部门和工厂等军需单位。军事工业主体,指军工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中的当事人,主要有企业、中央政府和军队,有时涉及某些特定中介机构。
军工行业具有巨大的民用前景。由于国家长期的重点投入,军工行业技术实力很强,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最先应用在军事领域,一旦进行民用,则具有很高的外部效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进入军工产业的领域和范围。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域包括: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军民两用技术开发。
目前,军工板块进入历史性节点,“十四五”换装期启动板块实现共振上涨。2024年上半年,国防军工行业营业收入2559.25亿元;营业收入增速为-4.43%;归母净利润为157.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0.14%。2024年上半年,航空装备实现营收1120.1亿元,归母净利润81.8亿元,稳定放量;航天装备营收、归母净利润下降24.4%、21.4%,毛利率表现稳中向好;航海装备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2%、135.7%,行业景气度持续。2024年上半年,军工电子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17.3%、53.6%,毛利率同比小幅下滑1.0%。2024年上半年,地面兵装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24.3%、46.7%,行业毛利率小幅下滑,整体景气度暂时处于较低水平。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军工行业相关上市公司中,2024年9月2日,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分别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从两“船”合并引申来看,军工行业未来有望对内保持适度竞争,对外拧成一股绳,未来军贸出口也有望减少国内竞争,军贸市场广阔且军贸的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军工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军工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世界军工产业,然后对中国军工产业整体环境、行业整体、市场现状及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细致解析了军事航天工业、军事航空工业、军事船舶工业、军事兵器工业等行业以及上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投资潜力。随后,报告对重点军工集团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解析了军工产业的投资风险、机会及模式,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工信部、中投产业研究院、中投产业研究院市场调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军工产业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军工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