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忙“圈钱” 医疗器械招标需规范
目前国内很多医疗器械集中招标过程中,企业需要向中介机构支付各种费用,通常每个品规要交30元报名费,如果中标,每个品规又要交300元中标费,除此之外,还有标书费、保证金等。有的企业一年付给中介的招标费用高达4000万元,年终按销售额5%交费等等。某些招标中介机构借招标和集中采购的名义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收取不合理费用,出现了“圈钱”的趋势。
医疗药品、器械及耗材的生产企业,在集中招标过程中,需要向中介机构支付各种费用,有的企业一年付给中介的招标费竟高达4000万元。广东省政协委员石玉玲提议,应该尽快出台中介机构合理收费的标准,同时对中介机构收费进行检查,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才能“有气可喘”。
中介“圈钱” 企业叫苦
石玉玲提出,目前国内很多医疗器械集中招标过程中,企业需要向中介机构支付各种费用,通常每个品规要交30元报名费,如果中标,每个品规又要交300元中标费,除此之外,还有标书费、保证金等。有的企业一年付给中介的招标费用高达4000万元,年终按销售额5%交费等等。
更为严重的是,企业流动资金被占用的情况也非常突出,某些招标中介机构借招标和集中采购的名义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收费不合理,出现了“圈钱”的趋势,各类名目的费用层出不穷,如代理费、履约保证金、质保金、廉政保证金、风险金等,动辄上万元。
“价格战”造就生存难题
提案还指出,企业在缴纳高额费用的同时,有相当部分的费用是没有收据或发票的。有些招标到期后,招标中介机构不和企业结算,造成企业资金无法收回。企业每年需参加各类各级招标不下10余次,如果每次都要缴纳数万元费用的话,单就这部分被占用的资金,不少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无力承担的。
据介绍,过去只有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才需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招标范围不断扩大后,连简单的医疗设备和低值一次性耗材也不能幸免。国内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还处于低水平仿制阶段,中小企业居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多数处于微利或亏本的边缘。
医疗器械集中招标制度的推行,导致部分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出现了价格战的苗头,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无法在售后服务、质量改进和新品研发上持续投入,许多企业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中介机构收费应规范
提案人石玉玲因此建议,应该尽快出台中介机构合理收费的标准,以及对中介机构收费进行检查。
她认为,对于上世纪80年代刚刚起步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来说,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与经济扶持,具体到医疗药品、器械及耗材招标集中招标而言,在集中招标的产品价值、类别和时间进度确定方面予以区分。
- ·健康中国开启十万亿元盛宴 医疗服...
- ·"未来药店"模式或将中国实体药店...
- ·多家药商、药店GSP证书被撤销
- ·关于医药电商 地方性中小连锁还有...
- ·苏宁双11前牵手辉瑞制药 正品保健...
- ·2015年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趋势预判...
- ·2015最新药品注册数据分析 化学药...
- ·2014年全球畅销药Top50及国产竞品...
- ·2015年上半年药品零售市场解析
- ·阿里健康试图改变零售药店业态 凭...
- ·何金明的人人乐神话
- ·雷菊芳的藏药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从微软到谷歌:李开复的传奇人生
- ·电解铝大王”史跃武
- ·徐航:打造迈瑞医疗王国
- ·“焦炭大王”贾延亮
- ·蓝伟光:玩转“三达膜”术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