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基本药物制”加快普药业洗牌

2009-01-17 中国医药投资网
 

  新一轮医改即将拉开大幕,而其中的“基本药物制度”成为药企争议最大的焦点,对它们来讲,这究竟是福还是祸?

  “目前在国内药品市场上,通过公立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占了药品零售总额的80%左右,因此所谓药费支出过高问题实质是指由公立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费用过高。主要表现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偏高以及存在明显的过度用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曾于2008年就药品费用问题进行过调研。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公立医院普遍通过药品价格加成销售,来弥补医院支出不足,这种“以药养医”的模式及药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导致药价居高不下。

  而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经济教研室主任杜乐勋更是指出,近几年在医院的总收入中,药费收入占40%左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

  基于以上现状,新医改开出的“药方”是大力推行“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定点生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使用。这类药物价格便宜,并且大部分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在目前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家一再强调拉动内需,新医改向农村医药市场倾斜,药企的产品如果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随之进军基层市场,这对于药企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收益。因此,很多药企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纳入这个目录。

  河南宛西制药杨梦森副总经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尽管医改方案规定,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将面临价格管制,但也意味着医药市场扩大。随着医改推进,医药企业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可利用机会。”据悉,宛西制药已有药品入选了基本药物目录。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将提升普药的市场集中度,拥有较多基本用药品种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而大多数小型普药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甚至被淘汰出局。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说,有志于拓展基本药物市场的企业,必须通过大规模生产取胜,以压低价格空间。毕竟,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同时也意味着企业丧失了对价格的决定权。定点生产集中采购,在相关决策部门看来,就是“以市场换价格的原则”。

  这对药企而言,显然是一种两难局面。“虽然可以保证规模采购,但利润太薄,我们担心是否可以支撑企业运转。”贵州一药企负责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坦陈。

  “有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生产供应体系的规定一旦执行,将直接改变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大规模兼并重组和洗牌在所难免。”武汉爱民制药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张晓龙说。

  在他看来,未来中国的制药企业要想生存,要么具备集约化大生产的规模与实力,要么具备自主创新、技术升级的能力;而药品经营企业要想生存,则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覆盖能力,或者具备专业的学术推广能力。“那些一无创新技术优势,二无质量提升优势,三无规模成本优势,四无专业推广优势的医药企业,将被挡在被扶持保护的行列之外,成为待整合的对象。”张晓龙说。

  张明芳则预计,未来3年内,我国将约有1/3医药工业企业和1/2商业企业遭到淘汰,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