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保健品

保健品业校企合作将成趋势

2009-01-13 中国医药投资网
 

    逢年过节,探亲访友总要带点“补品”聊表心意,多年前被人们熟知的“补品”也就是保健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随着保健品的市场准入和审查认证日渐严格规范,质量将成为企业的生命力,作坊生产、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业内专家表示,校企合作将成为一种趋势。

  “乱”象环生皆因信息不对称

  不光是业内人,就连消费者也感觉到保健品行业的“乱”,“产品太多,质量良莠不齐。”一位保健品营销人士告诉记者,保健品不是药,不能有功能性的宣传,但保健品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是有益的,尤其是亚健康群体。因此,很多保健品就打了擦边球,既让消费者相信其功效,又不违反相关规定,因为保健品行业利润较高,一些作坊生产的、技术含量低劣的,只需要有漂亮的包装,摇身一变售价就高出成本价数十倍,中间商因有高额返利也卖力销售。

  相反,某些真材实料的产品因为成本高,企业没有高额的营销费用,往往到了终端,都被摆在不显眼的货架。对于消费者来说,欠缺保健品知识,一般都是看广告或依靠终端销售员促销,信息不对称也导致消费者盲目消费。

  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白卫东认为,从整个保健品市场来看,这几年都在稳步发展,但消费者获知正确知识的途径太少,比如哪些成分适合哪种人群,这需要企业、媒体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市场才能变得理性。

  校企合作更有竞争优势

  记者近日调查保健品市场发现,药店,超市、便利店等多种途径均可买到,不过只有药字号保健品才能在药店销售。如果没有明确表示需求,销售人员都会向记者介绍,“这个符合你们上班一族,既可补充维生素、钙片,还能抗衰老。”而该产品不过是标称含有大枣、维生素C等成分。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这样的宣传在终端市场随处可见,一般的消费者通常容易被“忽悠”上当,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这种“忽悠”将不能长久。

  相对于与高校合作的企业而言,在保健品市场更有优势,早的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李锦记集团就与原第一军医大学合作研发保健品,十多年后的今天,市场证明其生命力仍然旺盛。

  经营保健品十多年的广东雅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维平对保健品有着深刻体会,“真正有实力的保健品未必会用广告轰炸吸引消费,靠质量赢得口碑,但其市场扩张也明显受限。”她表示,如果是在同一条水平线竞争,质量可靠的肯定是最后的赢家,可往往当你开始做得好,便有很多仿冒品出现,不但扰乱市场,还误导消费者,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保健品的信任。

  两年前,她开始研发新的产品,经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与广东仲恺农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合作,最近,新产品甫一面世即有不俗战绩,让她颇为欣喜,她在一番调查后发现,很多消费者是冲着仲恺农学院去的。“也就是说,消费者逐渐变得理性”。

  与孟维平相似的是,广州顺之堂生物科技有限有限找到南方医科大学,合作开发的部分产品还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健”字号审批。“先专注产品质量,从目前的趋势看,企业跟高校合作优势明显。”该企业董事经理郑宏认为。

  改变消费观念企业有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获知保健知识的途径不外乎几种:一是广告宣传;二是咨询医生;三是从终端渠道。依靠广告宣传的占多数,但虚假广告泛滥,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

  白卫东认为,要改善目前的状况,企业有很大责任,首先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宣传的时候,有无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其次是传达保健知识的方式,是在销售产品还是纯粹传播正确知识。

  郑宏对此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既然有高校优势,为何不充分利用?”郑宏在消费者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邀请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教授健康知识,并免费“把脉开方”,“开始也有人不相信,但通过口碑相传,去的人就多了”。

  “因为了解,才能正确消费。”白卫东认为,企业可通过媒体、讲座等形式宣传保健知识,保健品消费才能趋于理性。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