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吃、赠送保健品多是陷阱 老人需警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成了“冤大头”:轻则白白花钱,经济受损;重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即使如此,上当受骗的情况还是屡屡发生。为什么上当受骗的主角多是“银发一族”,老人们怎么才能走出这片“灰色地带”呢?
忽悠老年人的几大噱头
一边是老人猛买保健品,另一边却是做儿女的因家中老人被不法保健品坑害的投诉,“打爆”了各地工商局投诉举报中心的电话。
北京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接到诸如“外婆晨练遭遇保健托儿”、“借健康讲座之名巧取豪夺……”的投诉,早就习以为常了,每年总得有好几百起。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对此表示:其实,这些牟取利益的不法厂家多是小商小贩,大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用的欺骗手段也很雷同,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识别。一般来说,他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忽悠消费者。
第一,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人最后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才购买其产品。
第二,打着高科技的幌子,以骗取老人的信任。老人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有限,不能辨别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巧舌如簧所迷惑,出了问题既没有发票也找不到店铺,只能自认倒霉。
第三,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名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医生”,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忽悠老人购买、服用保健品。
第四,在有很多市民活动的广场采用“免费出游”的促销手段,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顿简餐,而小小的惠赠后面隐藏的却是一把锋利的“宰人刀”。
第五,在酒店开展各种“专家讲座”,老年人不明就里,以为真是关于养生健体的知识讲座,结果往往是穿白大褂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励等。
第六,在公园采用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会员制”有种种好处,会有“专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套取老年人的电话,以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第七,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的促销手段,让老人得到“优惠购买某保健品”的大奖。
第八,利用老人渴望亲情的心理,经常嘘寒问暖,在熟悉之后采用软磨硬泡的方式,让老人上当。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无论是哪家销售点,随手拿起一张产品说明书,都会发现该产品承载着诸多功能,比如说,养生、抗疲劳、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功能、降脂、降糖、降压等,甚至防癌、抗癌都是随处可见的字眼。“但事实上,没有一种保健品是可以‘一箭多雕’的,越是适用广泛的产品越不可靠。当然,这些年来,随着保健品行业的日趋规范,正规厂家忽悠百姓的情况大大减少了。但是,也存在着夸大疗效、销售人员资质不够等问题”,徐华锋说。
为何受骗的多是老年人
随着一幕幕骗局火热上演,主角却多是“银发一族”,其中缘由是什么呢?
一方面,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比较高,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愿望比较迫切,有些骗局的确专为老年人所设。
另一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副教授王大华认为,老年人心理上的一些弱势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第一,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容易相信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第二,老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差,一些销售商往往会讲一些让他们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专业知识,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药就不行。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有些人觉得,我都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心里过意不去。第四,缺乏交流让他们面对别人的嘘寒问暖时,感情防线容易崩溃,因而落入圈套。
- ·健康中国开启十万亿元盛宴 医疗服...
- ·"未来药店"模式或将中国实体药店...
- ·多家药商、药店GSP证书被撤销
- ·关于医药电商 地方性中小连锁还有...
- ·苏宁双11前牵手辉瑞制药 正品保健...
- ·2015年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趋势预判...
- ·2015最新药品注册数据分析 化学药...
- ·2014年全球畅销药Top50及国产竞品...
- ·2015年上半年药品零售市场解析
- ·阿里健康试图改变零售药店业态 凭...
- ·何金明的人人乐神话
- ·雷菊芳的藏药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从微软到谷歌:李开复的传奇人生
- ·电解铝大王”史跃武
- ·徐航:打造迈瑞医疗王国
- ·“焦炭大王”贾延亮
- ·蓝伟光:玩转“三达膜”术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