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维生素

小心小儿补维生素中毒

2008-08-04 中国医药投资网
 

    近年来的国内调查显示,在基层医院有滥用维生素D3注射剂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文章内部广告

    维生素D摄入过量,会致机体对钙的吸收过多,造成“高钙血症”,过多的钙会沉积在骨骼、血管以及脏器中,并因此导致相应的组织或脏器出现功能异常,如心脏杂音、肾功能衰竭、骨骼过早钙化等。从而引起孩子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呕吐、头痛、多尿、肌肉无力、脱水以及嗜睡等急性中毒症状,有时会伴有低热。为什么维生素D中毒会引起发热呢?这是因为,当出现维生素D中毒时,机体内的血钙持续升高,造成皮下毛细血管收缩,汗液排出减少,散热功能发生障碍而致。维生素D过量导致的发热在夏季多见,具有以下特点:患儿面色苍白、皮肤少汗,头与躯干温度偏高,而四肢温度偏低,夜间体温高于白天体温,24小时内体温的波动大于1摄氏度,找不到感染灶。
 
    为避免中毒的发生,在选用维生素D时,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应用对象限于佝偻病活动期的患儿。这类患儿常表现出摇头、夜啼、睡眠不安、肌张力低下、颅骨软化或方颅、肋骨串珠等症状;可有伴“X”型或“O”型腿;化验血钙正常或降低、血磷降低、血清碱性磷酸(AKP)增高;腕骨X线拍片有异常改变。
 
    使用方法一般是一次肌注维生素D330万单位,这样比较安全;而且在用此药前5天必须补足钙剂。大约两个月后开始口服预防量(即每日2000~4000国际单位),同时应复查血钙和血清碱性磷酸(AKP)及进行X线检查;个别严重者在两个月内可同量注射一次。需要提醒的是,大剂量维生素D3在矫正已出现的骨骼畸形方面没有特殊作用。
 
    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确认是维生素D所致,要将所有的维生素D和钙制剂立即停掉,并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如果经过以上处理仍不能缓解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