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药误区多
误区一 经验用药
俗话说:“久病成太医”,不少慢性病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识,哪些药物对自己“有效”。因此,一些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每当病情复发时,往往凭着自己长期吃药的“老经验”, 自己去药店买药服。即使到医院也是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点名要药,有时甚至责备医生给开的药“不管用”。其实,在疾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用药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病情复发时,最好是请医生检查后,根据处方用药。
误区二 “慕名”用药
慢性病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特效药或者根治药,而各家厂商就利用患者的这种心理在媒体大做宣传广告。有些老年人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往往“慕名”用药。而广告多是宣传药品的疗效,对于副作用和禁忌症则很少提及,如果老人忽视了这些方面,用药时难保不出现问题。
误区三 联合用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尤其是同时患多种疾病时,他们为了使病好得快一点,往往要求医生开药时面面俱到,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应用,有时不但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
误区四 崇贵心理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物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物“力量”大,见效快。实际上,药物的效果是不以价格而定的,无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
误区五 随意滥补
不少老年人以为滋补药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但是如果所患的疾病并非“虚证”,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原则。如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鼻衄不止,无异于火上浇油。
误区六 药物万能
有些老年人认为患病就应该用药,不用药物怎么可能治疗疾病。其实,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有的时候可以不用药物,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的活动锻炼,就会身心健康;即便必须用药,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误区七 频繁换药
一些老年患者和家属认为用药两三天不见效果,就是药物没有疗效,应该马上换药,因此频繁换用各种各样的药物。其实,任何一种药物显示疗效,都需要一定时间,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如抗抑郁药物,有的药物需2~3周方才起效,即便是起效最快的也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如果随意换药,不仅药物疗效不佳,而且会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也难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误区八 教条用药
不少老年人一听到某人使用某种药物后疗效好,就会盲目、教条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使用。其实,任何一种疾病用药都要因人而异,没有一种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决不可搬用别人的经验,用别人的药方服药,不可道听途说,随便用药。比如降压药,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化学结构不同,降压机制不同,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不良反应也不同,要根据各人的不同病情,由诊治医生选择,即所谓因人而异或个体化治疗。
- ·中国中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研究报告
- ·中国医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研究报告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研究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石斛行业投资热点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疫苗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诊断试剂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健康中国开启十万亿元盛宴 医疗服...
- ·"未来药店"模式或将中国实体药店...
- ·多家药商、药店GSP证书被撤销
- ·关于医药电商 地方性中小连锁还有...
- ·苏宁双11前牵手辉瑞制药 正品保健...
- ·2015年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趋势预判...
- ·2015最新药品注册数据分析 化学药...
- ·2014年全球畅销药Top50及国产竞品...
- ·2015年上半年药品零售市场解析
- ·阿里健康试图改变零售药店业态 凭...
- ·何金明的人人乐神话
- ·雷菊芳的藏药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从微软到谷歌:李开复的传奇人生
- ·电解铝大王”史跃武
- ·徐航:打造迈瑞医疗王国
- ·“焦炭大王”贾延亮
- ·蓝伟光:玩转“三达膜”术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