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保健品

保健品广告请勿总忽悠老人

2008-12-01 中国医药投资网
 

  前不久,朋友聚会,说起我们各自的老妈——几个生活在不同城市的老人,竟然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经常听保健品讲座,参加厂家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听信广告宣传购买、使用多种保健品、保健器材,花钱不少,收效全无。

  小王收到她妈妈从老家寄来的远红外磁疗枕头,老人说这枕头能治颈椎病和失眠,980元一个,让她一定要用。还说过几天再给她寄一只磁疗手镯来。小王刚要劝老妈别听信宣传乱花钱,王妈妈就抱怨小王还没有企业那些推销员姑娘小伙对她好,就是怕花钱。

  小刘的妈妈住在京郊,社区里各种保健品讲座她场场不落,家里的钙片、降糖茶、磁疗贴到处都是,有的根本没拆封。小刘说“这都不算啥”,前不久,老人和小区里一群老太太参加了免费的“一日游”,回来就跟她要10000块钱买“玉床”!原来是企业带着老人们参观 “玉床”生产线,工作人员还一口一个“妈”地叫着,就是要让每个老人花10980元买保健“玉床”。老人们没带钱,就让她们先在使用说明书上签字、按手印,回家取钱再付款。“推销员女儿”说这“玉床”能治关节炎、风湿病、偏头疼、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反正往上一躺,百病全消。还说签了字就算购买了,必须付款。

  小李的妈妈更有韧性,每月花1200块钱购买保健养生茶。宣传说喝了这种茶,肠胃好,降血脂、血压,泡过的茶叶敷在眼睛上还能明目。这一喝就是两年,直到前不久老人突发心慌手抖病症,医生建议马上停喝,才停下来。

  凡此种种,老人们都被保健品生产企业盯上了,成了这些企业的主要推销对象。他们抓住老人希望健康长寿的心理,抓住儿女们愿意为老人健康花钱的心理,瞄准了老人的养命钱。企业生产什么、如何销售,是企业的事,本无可厚非。问题是不少企业专门打着优惠老人、免费体验等幌子,夸大其词,用绝对化语言、鼓吹疗效等违法广告的手段,把产品吹得神乎其神,甚至采用欺骗、签格式合同、按手印等不正常手段兜售产品,行欺诈之实。

  保健品毕竟不是药品,不能宣传疗效,更不能治病,服用不当还会贻误病情。就算那些看似没有危害的保健器材,使用不当也会损害健康。但就是这些产品,都标注着惊人的高价:一个枕头卖1000元,一张床卖10000元,明显已超出产品本来的价值,却声称价格越高疗效就越好,让不明就里的老人吃亏上当没商量,严重的还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伤害。

  相对于商场、超市,社区推销往往是监管盲区,那些所谓健康讲座,实际上就是广告宣传,其中不乏违法内容。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企业及其广告的监管,别让他们的不实宣传误导老人,变相骗取老人的养命钱。也奉劝那些专做老年人生意的企业,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诚信原则,别总用花言巧语忽悠善良的老人,让她们花冤枉钱。

  同时提醒热衷于购买使用保健品的老人们,理性看待保健品的宣传,不要盲目迷信保健品的疗效,更不能拿自己的身体作试验,随意尝试多种保健品,以免损害健康。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