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服用保健品切忌盲目
随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各种保健品被推到人们眼前,特别是老年人对此情有独钟。据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是主要消费人群,占到了50%以上。
然而,买得多不等于买得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成了“冤大头”:轻则白白花钱,经济受损;重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即使如此,上当受骗的情况还是屡屡发生。为什么上当受骗的主角多是“银发一族”,老人们怎么才能走出这片“灰色地带”呢?
据工商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现在接到诸如“外婆晨练遭遇保健托儿”、“借健康讲座之名巧取豪夺”的投诉,早就习以为常了,每年总得有好几百起。这些谋取利益的不法厂家多是小商小贩,大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用的欺骗手段也很雷同,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识别。一般来说,他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忽悠消费者。
第一,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人最后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才购买其产品。第二,打着高科技的幌子,以骗取老人的信任。老人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有限,不能辨别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巧舌如簧所迷惑。第三,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名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医生”,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忽悠老人购买、服用保健品。第四,在有很多市民活动的广场采用“免费出游”的促销手段,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顿简餐,而小小的惠赠后面隐藏的却是一把锋利的“宰人刀”。第五,在酒店开展各种“专家讲座”,结果往往是穿白大褂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励等。第六,在公园采用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号称加入后会有“专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
调查发现,无论是哪家销售点,随手拿起一张产品说明书,都会发现该产品承载着诸多功能,比如说养生、抗疲劳、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功能、降脂、降糖、降压等,甚至防癌、抗癌都是随处可见的字眼。“但事实上,没有一种保健品是可以‘一箭多雕’的,越是适用广泛的产品越不可靠。”专家如是说。
工商部门人士提醒,老年人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极力鼓动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同时,子女可以经常提醒老年人,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如果要了解健康知识,最好参加由正规医院组织的活动,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应谨慎参加。
- ·健康中国开启十万亿元盛宴 医疗服...
- ·"未来药店"模式或将中国实体药店...
- ·多家药商、药店GSP证书被撤销
- ·关于医药电商 地方性中小连锁还有...
- ·苏宁双11前牵手辉瑞制药 正品保健...
- ·2015年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趋势预判...
- ·2015最新药品注册数据分析 化学药...
- ·2014年全球畅销药Top50及国产竞品...
- ·2015年上半年药品零售市场解析
- ·阿里健康试图改变零售药店业态 凭...
- ·何金明的人人乐神话
- ·雷菊芳的藏药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孙广信缔造“广汇神话”
- ·从微软到谷歌:李开复的传奇人生
- ·电解铝大王”史跃武
- ·徐航:打造迈瑞医疗王国
- ·“焦炭大王”贾延亮
- ·蓝伟光:玩转“三达膜”术
- ·四川“焦炭大王”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