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发展须后来人跟进
“昌黎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要坚持创新理念、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趁2007首届中国葡萄酒经济年会在昌黎召开之际,郭其昌老人故地重游,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创新为产区注入活力
此次之行,郭老参观了当地最具特色的两家酒厂:朗格斯酒庄与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8月19日,郭其昌、郭松泉一行来到朗格斯酒庄,这也是郭老首次参观这座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酒庄。针对朗格斯健康的生产经营理念及先进的酿造技术,郭老给予极高的评价:“我最欣赏的是朗格斯这种将酿酒与自然谐和在一起的生产方式,以及踏实做酒的经营理念,同时还能主动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些都值得行业学习。”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郭老对朗格斯自制的橡木桶及特有的重力酿造法产生了极大兴趣,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中国的橡木桶事业要想有长远发展,可以先从法国引进适应的木材树种,提升中国橡木桶的品质。而朗格斯特有的自然式的重力酿造法,减少了人为对葡萄酒的破坏性,保证了酒的质量,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
郭老欣慰地告诉记者,以往中国酒企只能用法国、美国等地生产的橡木桶,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葡萄酒企业竟可以生产自己的橡木桶,不仅大大减少了成本,而且更有利于葡萄酒行业的全面发展。
翌日,郭老在中粮华夏总经理严升杰的陪同下参观了华夏地下酒窖,并翻阅了20年前两人一起在当地研制第一瓶干红时的资料照片。
在十年的时间里,华夏长城的生产量已由1996年的1200吨,上升到4.6万吨,增长了近60倍。看到“孩子”茁壮成长的情景,郭老感慨万分,并当场题字“华夏公司发扬了‘中国第一瓶干红’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郭老说道:“此次参观的华夏、朗格斯都是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带动了整个产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葡萄酒行业多学习、多借鉴,重视创新,走好适合自己的差异化之路。”
葡萄酒行业需要后继之人
郭其昌第一次来昌黎考察是在1979年,与儿子郭松泉一起来此研究项目。当时昌黎仅有昌黎果酒厂,后更名为昌黎葡萄酒厂,这便是现在昌黎地王酿酒有限公司的前身,也是中国第一瓶干红诞生的地方。
“当时昌黎县城仅是一条小街道,没有便利的交通,经济落后。”郭老感慨道,“如今整个产区竟有了40家葡萄酒企业,而昌黎县的财政收入1/3来自葡萄酒,一个产业富及一方财政,也为农民带来了收入,这是我们老一代创新者最欣慰的地方。”
上世纪80年代,在艰苦的条件下,郭其昌将实验成果直接应用于5万吨的成品生产,大大减少了试验时间与成本,也缩短了我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进程。1988年华夏成立,并打出“干型葡萄酒生产企业”的口号,推动了中国葡萄酒迈上一个新台阶。
然而,干红葡萄酒酿造技术虽然研制成功,但国内还未有一家葡萄酒瓶生产企业,加上当时的消费者不认可干红的口感,造成很多酒厂生产的干型葡萄酒卖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干性葡萄酒推向市场,郭其昌的儿子郭松源从酒店回收国外葡萄酒酒瓶,回厂清洗包装,并使用板车将葡萄酒送到北京的每一家高档酒店,以这种“愚公移山”的方式,将父亲的心血继承下去。同样,今年的葡萄酒行业仍然需要推动行业发展的后继之人。
郭老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昌黎葡萄酒产业乃至整个葡萄酒行业都需要后来人的跟进,老一代酿酒人人甘心为行业铺路,但要实现葡萄酒行业的大发展还需要更多像华夏、朗格斯这样踏踏实实酿酒、重视葡萄栽培、重视企业文化、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酒厂开展跟进性工作。只有每个企业都栽树,行业的绿茵才会越来越大,大家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个树荫下的凉意。”
- ·中国软饮料行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半岛综合体育安卓版 研究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预调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饮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黄淮地区白酒行业(黄淮名酒带)深度调研及投资前...
- ·李兆会:中国民企最年轻的掌门人
- ·张轩松:“农改超”永辉模式
- ·周国辉:怡亚通供应链的革新者
- ·周庆治:低调的南都集团掌门人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陈智:铜锣湾“王国”浮沉录
- ·邓伟:亿阳集团领军人
- ·宋德安:书写“德胜钢铁”神话
- ·李黑记与传奇“东岭”
- ·徐培发:地产勇士与“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