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酒业

中国酒业需国际化战略视野

2007-12-19 中国轻工业投资网
 
半岛网站手机登录 提示:近年,诸多洋酒品牌看准了中国酒类市场的巨大潜力,拉开了中外酒水在国内市场的拉锯战,同时,守着“蛋糕”的中国酒水企业,除了奋力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外,也在积极谋求着本土企业的国际化之路。随着外资对国内啤酒、葡萄酒进而是白酒行业的逐渐渗透,中国酒行业迎来了“没有走出国门的国际化”时代。

  近年,诸多洋酒品牌看准了中国酒类市场的巨大潜力,拉开了中外酒水在国内市场的拉锯战,同时,守着“蛋糕”的中国酒水企业,除了奋力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外,也在积极谋求着本土企业的国际化之路。随着外资对国内啤酒、葡萄酒进而是白酒行业的逐渐渗透,中国酒行业迎来了“没有走出国门的国际化”时代。

 

  白酒:有引导才有市场

 

     进入WTO以来,作为“仅此一家”的中国白酒出口却没有突破性进展,而是徘徊于每年出口34万千升,出口额1亿美元左右。中国白酒出口量前三位国家、地区是:香港、日本、韩国,三个国家地区基本上每年占出口总量7080%左右。其中香港转口贸易占50%以上,每年台湾地区需从大陆进口散白酒3000千升,都需要第三方转口,以清香高度酒为主。

 

     中国白酒进入国际市场的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各国消费者饮用习惯不同。白酒属于食品范畴,每个国家、地区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其次,是企业投入收益不成正比。白酒生产有实力的企业很少在国外大量投资宣传,并且害怕市场一旦展开,国内其他企业会马上通过其他渠道进入,为他人做了嫁衣。再次,市场贸易壁垒。白酒在俄罗斯有广阔市场,价格有很大优势,口味和标准要求均能达到消费者要求。但俄罗斯进口我国白酒关税高达280%。另外,台湾烟酒公卖局严格控制从大陆进口白酒,主要保护当地的白酒生产企业,缺口部分必须经第三地转口进入,这些都增加了大陆企业的成本。

 

     “我国低度白酒在质量、口味现均已达到较高水平,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白酒的安全性和卫生指标,均能达到不同国家标准要求。白酒出口在技术上可以说不存在问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说:“高档品牌白酒,应以发达国家和外交用酒为突破口。高档品牌白酒也有低度,不全是高度烈性白酒。外事用酒是最好的引导消费白酒的领域。同时,政府部门要给白酒出口企业一定鼓励政策与市场支持。白酒出口前途广阔,有市场、有消费者,但需要政府支持与引导并创造条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白酒进入国外市场跟当初洋酒进入中国市场在过程上是一致的,都需要一个文化导入的时间。仅仅把酒卖到国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告诉国外的消费者这酒的好处,什么时候饮用等等。纵观国外酒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经营过程,不难发现,国外企业更乐意与市场对接,与消费者沟通,通过更多的沟通,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融入中国本土,以提供更多的专门为中国市场所生产的差异化产品。

 

 

  葡萄酒: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战略

 

     中国葡萄酒得以大发展,但中国葡萄酒发展(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的背后经不起思考。尤其是洋酒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远远超过中国葡萄酒的发展速度,面对“狼来了”的考验,中国葡萄酒企业更多是巩固大本营,借助国外葡萄酒企业的势力进行国际扩张,实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战略。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葡萄酒最紧迫的不是“出国”,而是市场渠道的进一步细分,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外敌的攻击。

 

  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道路,不仅仅是将产品卖到国外,而是应做到以国际标准进行自我规范,使行业发展与国际同步。

   

  以出口干红第一铸成的龙徽,在法国知名产区收购酒庄进行销售的中粮长城,张裕联合外资实行的酒庄发展模式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如今,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国内葡萄酒巨头密切关注并积极在国际市场进行葡萄酒优质原材料和先进加工设备的全球采购。可以说在技术和设备上,国产葡萄酒已近接近或者等同于国际水平。而且,张裕、长城和王朝等领军品牌逐渐切入国际葡萄原酒市场,进行国外葡萄酒厂的收购或者参股,这反映了中国葡萄酒企业正用一种更加开放的眼光参与到国际供应价值链条的争夺。

 

  啤酒: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据统计,2006年,我国共出口啤酒产品17.7万千升,出口额8473万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出口到香港、缅甸、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啤酒出口单价仍然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啤酒仍属“低价货”。

 

     在国际市场上,除了青岛啤酒在国外市场具备一定知名度外,中国啤酒产业仍处于本土市场守望者的角色。由于国内市场对啤酒的巨大需求,国内啤酒的三大巨头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国内区域啤酒厂的兼并与全国市场的整合,啤酒出口并不是国内啤酒企业的聚焦点。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和重要的消费市场,随着啤酒巨头逐渐进入市场“整合期”,下一步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国门将不可避免。中国啤酒企业实施对外扩张有利于提高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但应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譬如,青啤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其影响力并不在于销售多少啤酒,而在于品牌的影响力。青啤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不仅仅是占领市场份额,更主要的是提高中国啤酒行业的整体知名度,这无形中加强了中国啤酒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中国啤酒应紧跟国际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市场进行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趋缓,竞争较为激烈,中国啤酒企业进入该类型的市场门槛高,而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市场机制和法制环境不太完善,但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机会巨大。”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说。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