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奶粉 成本

【南方日报】高价奶粉成本不超百元?

2009-11-26 中国食品投资网
提示:奶粉价格最近很敏感。随着国际奶粉原料价格的上涨和北方进入“冬歇期”逐渐开始抢奶,各方都在预测离涨价不远。

  奶粉价格最近很敏感。随着国际奶粉原料价格的上涨和北方进入“冬歇期”逐渐开始抢奶,各方都在预测离涨价不远。

  “今年涨了那么多比去年同期每吨仍要低1万元左右,涨价理由不成立。”对此,业内分析认为,在销售淡季和全球奶源充足的情况下,涨价至少要等到明年5月。

  而市场,已经在蠢蠢欲动。

  洋奶粉开始侵入中端市场,奶粉可以很便宜?

  多美滋近日在华中9个省份上市旗下品牌贝乐嘉,与洋奶粉普遍走高端、甚至超高端路线不同的是,900克桶装价格仅为138元。与其他位于180元甚至近300元价格区间的奶粉品牌拉开很大差距。

  向来高贵的洋奶粉也可以很“平易近人”?多美滋方面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与其高端产品多美滋金盾相比,贝乐嘉同样使用全进口奶源,因为未使用其高价研发的“益生元组合”和专门购置的“益乐罐”包装,“针对内地市场价格更为合理”。

  尽管奶粉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日渐高端化,但同时也就导致中端市场的份额将扩大, 的相关数据显示,从销售额来看,中端市场份额大约在30%左右。在业界,一般用价格来区分层次。900克零售价150元以上的为高端;80-150元的为中端;80元以下为低端。从销售额来看,高端奶粉占据了近半市场份额,从销售量来看,中低端占据多数市场份额。

   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进口奶粉占据高端,国内品牌占据低端,受整个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容量局限的影响,企业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向中端市场进军,相对于近几年涌现的超高端市场,受国内现阶段消费水平的影响,中端市场的吸引力肯定大于超高端市场。一方面,进口品牌希望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中端市场的消费者也有望成为高端产品的消费者,这是进口品牌不会放过的;另一面,相对于国内品牌,中端市场意味着利润的提高和品牌价值的提升,自然也是抢占的重点。

  “进口品牌惠氏、雅培等,去年也通过换软包装等形式降低成本,向中端价格靠近。”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对已经垄断进口品牌而言,中端市场争多少算多少,“并非志在必得,只是搅局。”王丁棉分析,洋品牌制动出击中端市场,还可以起到拦截国内品牌,从而达到保卫其高端产品份额的目的。

  奶源价格最多起到三成影响力

  近期有人士爆料称,一罐原装进口奶粉,成本加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不会超过100元。多出来的部分全赖消费者在买单。而目前一些价格昂贵的非主流品牌,更是将偏僻地区的妇婴店等场所作为主要渠道,非品牌运作。

  价格高昂的奶粉成本不超100元?网上不少家长对这个说法表示失望和质疑。但从一份澳优乳业的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出一斑:澳优10月在香港上市集资所得的30%将用于拓展分销网络以及强化品牌建设,而用于科研投资的资金仅占10%左右。

   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看来,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根据不同价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来看,成本最高的是奶粉和添加物等,其次是运输和渠道,另外还有包装和广告宣传。以一款900克售价200元的罐装奶粉为例,成本不会高于80元,如果是原装进口的话,可能还有一些关税,但是都是在100元以内,一些低端产品成本更低。一般成本和销售价格的比在1比2或1比3左右。奶粉的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远远超过液态奶。

  “奶源价格最多起到三成的影响力。”王丁棉告诉记者,研发、包装材料、配料、还有销售成本都计入奶粉成本内。百元的成本说法虽然过于笼统,但无论是进口奶源还是原装进口的产品,加上进出口关税、运费、分装、分销等成本,“价格不足以比国产高出很多。”

  而进口奶粉为何就成为消费者眼中的香馍馍,一方面是进口奶源天然的营养成分人为破坏得较少,另一方面是国外大多采用低温喷粉的技术,因而在营养、溶解度和口感上都胜出一筹。

  企业互相观望只为怕成出头鸟

  近期国际奶粉价格再度回到历史高位,恒天然网上拍卖的全脂奶粉价格更是连涨四月,涨幅将近七成。不少分析都预计奶粉终端价格将在年底或明年初作出反应。但目前各大厂商都表示成本压力陡增的同时,又一致咬定不涨价。

  即使要提价,也会互相观望,生怕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

  王丁棉分析,奶粉涨价至少要待明年5月,由于前段时间几个洋品牌涨价,但条件不成熟,受到极大的舆论压力。更重要的是,奶粉并非短缺资源,目前每吨进口奶粉的价格大约为3.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低了万元左右;此外,目前正处消费淡季,更是产品经常促销打折的高峰期;同时,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心还未恢复,最新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不放心;再加上年底结算压力,“现在奶粉应该连促销都来不及。”

  与王丁棉的分析相印证的是,完达山和飞鹤在前期分别提价20%,但随后又大力促销,幅度达三成。

  “涨价必定会是进口品牌先行。”陈晨分析,如果有一家类似于雀巢、惠氏、多美滋这样的品牌涨价,其他品牌肯定会跟进的,也不排除国产品牌也集体涨价。一是进口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二是国际奶源价格上升是事实。

  不过,陈晨也认为,虽然现在奶粉基粉出现上涨,但是今年这些品牌已经出现过涨价,再加上目前奶粉行业的高额利润,“涨价是毫无道理的。”

  市场:雀巢部分乳品元旦起小幅涨价


  记者从雀巢公司获悉,从2010年1月1日起对部分全脂、高铁高钙、鹰唛炼奶等4-5种奶品实施价格小幅调整。如:雀巢高钙高铁400克袋装产品建议零售价格增加了3-4元(从原来的零售建议价:30.60-35.50元增至33.70-39.10元),185克的雀巢鹰唛炼奶调高了0.3-0.5元(从原来的零售建议价:7.35-8.80元增至7.70-9.30元)。而此次调价不包括婴儿配方奶粉。

  雀巢给出的调价理由是,今夏其它品牌涨价的时候雀巢一直没有调价。此外,三聚氰胺危机事件期间市场需求降低时,雀巢工厂出现库存大量积压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收奶。此外,雀巢已经最大限度减低了成本增长,尽可能地延迟了涨价时间,在价格调整方面是相对晚的而且小幅度的。

  原文发布地址:http://news.163.com/09/1126/09/5P1KG4DB000120GR.html(南方日报)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