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产业政策

【北京商报】2011有多少产业政策让人空欢喜

2012-01-05 中国食品投资网
提示: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此前发布的维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维C总需求不过12万吨左右,中国的总产能却接近18万吨。在价格方面更是形成鲜明反差,2008年,我国维C出口最高价达每公斤140元左右;但到2011年初,国内主流厂家维C报价仅为每公斤42元。

  告别2011年,有多少产业政策“爽约”,又有多少企业留下了遗憾与无奈?陷入困境的他们曾经因救市或扶持政策的即将出台而燃起希望,但最终却是空欢喜一场。2012年,这些优惠、扶持、整治等助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或许会出台,或许依旧让人失望。与其等待政策的助力,不如自力更生拓出一条出路。



  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

  雷声大雨点小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我国出口拳头品种维生素C(以下简称“维C”)在近两年遭贱卖,也正因此,去年行业对管理升级的呼声渐高。曾有一位业内人士在去年年中向 记者透露,《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最快在2011年7月出台。然而,不少维C企业发现,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一直雷声大雨点小,至今未能出台。

  几年前,中国生产的维C在全球市场占据垄断地位。资料显示,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鲁维制药这5家企业占据了全球维C市场90%以上的份额。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造成巨大冲击时,维C出口却一枝独秀,出口额翻番,让不少企业看到了机会。但随后维C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管理混乱等弊端开始显现。“丰厚的利润让很多企业在近几年积极上马维C生产线,导致整个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在出口时毫无定价话语权。”一位大型维C生产企业负责人指出。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此前发布的维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维C总需求不过12万吨左右,中国的总产能却接近18万吨。在价格方面更是形成鲜明反差,2008年,我国维C出口最高价达每公斤140元左右;但到2011年初,国内主流厂家维C报价仅为每公斤42元。

  此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也发出预警称,目前维C出口形势堪忧,产能过剩问题愈演愈烈,部分新加入企业有明显的压价出口动作,以此争夺出口市场份额。“对于酝酿多时的新市场准入政策,整个维C行业以及我们行业协会都在期盼着。尤其是维C作为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未来到底如何发展很多企业心里没底。”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谈圣采告诉 记者

  业内普遍认为,《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有望改善该产业的颓势。该准入条件将从能耗、技术水平、环保、安全等几个方面对维C行业进行规范。然而,“此前工信部召集行业协会召开过一次会议,但后来就没有下文了。”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 记者 采访时表示。对此,一位业内专家分析,由于这一新规的制定涉及国家多个部委,现在各方还在进一步沟通中,所以具体出台时间难以预计。另外,一旦《维生素C行业准入条件》出台,维C生产企业仅在治污方面就需要投入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因此很可能会出现企业淘汰潮。

  通用航空补贴办法

  补贴也是杯水车薪

  低空开放在2011年进入实质性推广阶段,沉寂多时的通用航空产业也躁动起来,然而基础设施不足、飞行员紧缺等问题随之而来,这让曾经一度盛传很快出台的《通用航空补贴办法》(以下简称《补贴办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昨日,中航协通用航空委员会总干事王霞向 记者表示,虽然比预期的时间晚,但《补贴办法》肯定会出台,不会让通用航空企业白等。

  此前国家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副处长靳军号透露,国务院早已同意在民航基金中设立专项基金,对通用航空发展进行财政支持。在《补贴办法》中将包括:对企业运营的农林业、医疗救护等和社会公共事业有关的飞行项目,按照飞行小时进行补贴;对兴建通用航空机场、油库等基础保障设施,予以建设资本的投入支持;针对通用航空飞行人员的培训,对用人单位予以补贴。此外,对通用航空使用民用机场,予以收费减免等鼓励。

  据了解,通用航空是指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飞行活动。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中航协通用航空委员会主任吴桐水曾指出,通用航空产业链绵长,对机械、材料、电子、精密仪器以及旅游、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都有直接和间接拉动作用。国际经验也表明,一个航空项目发展十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投入产出比可高达1:80,通用航空的就业带动比也达到1:12。

  但长期以来,因我国没有开放低空商用,导致现在中国通用航空业发展明显滞后,中国民航业也无法平衡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我国通用飞机总数仅为1000余架,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通用飞机年产值约18亿元。而美国拥有22万架通用飞机,年产值1500亿美元。

  “由于基础薄弱,通航产业急需政府出台扶植政策。”一家从事直升机销售的通用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向 记者表示。王霞也告诉 记者,很多企业都在询问扶植政策何时出台,一方面体现出企业需要在资金上得到国家支持,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通航企业的信心,也很可能推进国家对通航产业其他政策的出台。

  另外,有业内专家指出,单靠国家补贴对企业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通航企业还要靠提高自身实力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航产业还面临诸多阻碍,包括低空未能正式开放、基础设施短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稀土项目指导目录

  翘首企盼终究梦一场

  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近几年身价呈过山车式波动,先后经历了贱卖与暴涨后,目前价格又出现回落。对此,一位稀土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 记者:“现在仅靠稀土资源开发已赚钱不易,接下来肯定会出现产业升级,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来进行指导,可惜的是,原本计划在去年出台的稀土项目指导目录一直未能出台。”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稀土出口第一大国,但过度开采致使中国可采储量大幅下滑。不仅如此,一项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05年间,中国稀土出口增长近十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0%。为防止这一“工业黄金”遭贱卖,中国政府也随即采取了限制产量的措施,这又一度导致稀土身价暴涨。

  就在整个稀土业较为混乱之时,有权威人士透露,稀土项目指导目录将于2011年年内出台,届时高端稀土研发应用领域将获得中央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而稀土行业整合也将全面提速。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也曾透露,中央财政将加大稀土科研应用领域、发展高端制造方面的支持力度。工信部将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发布稀土项目指导目录,主要针对高端稀土应用方面的新产品研发、鼓励稀土优势资源结构升级,在技术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表态让不少稀土企业异常兴奋。

  “稀土项目指导目录是一个产业方向性的指导,是企业目前比较需要的。因为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把重心全部集中在资源开发上,稀土企业的盈利将不甚乐观。”中国稀土学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 记者。事实上,现在国内外多家稀土上下游企业均反映,由于经济形势萎靡,稀土需求减弱推动价格下行,而环保成本等将为价格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依然不乐观。此前也有分析人士预测,2013年将是全球稀土供应格局发生转变的拐点,那时也将真正考验中国是否能掌握稀土价格的话语权。

  不过,让稀土企业看到曙光的是,去年年底,工信部部长苗圩明确表示,2012年要发布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等管理制度,组织实施稀土中央财政专项,严格执行年度指令性生产计划,完成稀土行业协会组建,加快推进大集团组建。由此看来,稀土行业热盼多时的行业政策有望在2012年集中出台。

  平板电视节能补贴

  意见不一只能一拖再拖

  去年年中平板电视将被纳入节能补贴产品范畴的消息一度甚嚣尘上,一些业内人士预计产业政策最晚在2011年年内出台。正如空调节能补贴对空调产业产生的巨大推力,若平板电视列入节能补贴范畴,也必将对彩电行业的销售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然而由于补贴范围、细节等迟迟无法确定,相关补贴政策终是未能如期出台。

  2005年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开始起步,当年空调、冰箱2类产品开始张贴能效标识,直至去年3月1日平板电视、微波炉2类产品也开始实行能效标识管理,目前我国共发布了7批涉及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照明设备等五大领域的22类产品。“呼吁节能补贴政策能够早日出台。”长虹多媒体市场部经理郑义表示,节能补贴将对节能彩电的推广普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去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曹宁曾表示,“2010年我们将配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做好高效节能产品推广企业及产品遴选等日常管理,研制平板电视等产品财政补助推广实施细则”。

  但在其后的各部委讨论中,各方意见均有不同:一是无法确定如何合理补贴;二是在电视产品方面如何选定补贴范围;三是之前空调补贴出现的一些监管疏漏如何完善解决等。由于各部委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平板电视节能补贴政策出台的时间不得不延后。

  尽管政策没有出台,企业还是自行渡过了行业严冬,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在上游厂商、整机品牌商与渠道商的共同推动下,前两个季度彩电销售下滑势头得到抑制。昨日,多位彩电企业高管向 记者表示,希望政策早日出台,若政策不能出台,企业还要自行应对。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认为,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不可能复制前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稳中有增将成为平板电视市场的主要特征。在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谁的反应速度快,谁就将成为赢家。所以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酒业立法

  呼吁三年再度无果

  2011年酒类行业盈利能力受到追捧,但是不断的涨价行为却遭到消费者的广泛质疑。并且被业界呼吁了三年有余的“酒法”再度无果,说到底仍是错综复杂的酒类产销、夹杂着各方的利益冲突,使得酒业立法说易行难。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提出:“我国作为世界上酒类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大国,亟待有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酒法’。”她认为,目前我国从事酒类批发的商户过多过杂,许多商户惟利是图,使假酒大行其道。一些小酒厂和酒作坊采取不记账、少记账、现金购销等手段逃避纳税,衍生了各种不法交易行为,导致合法经营者盈利甚微,甚至亏损。

  事实上,在2010年“两会”时,包括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五粮液集团副董事长唐桥、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张裕葡萄酿酒董事长孙利强在内的酒类行业人大代表已经达成共识,联合呼吁尽快制定“酒法”,而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蒋秋霞呼吁制定“酒法”更是已有三年时间。

  在一波接一波的呼声之后,“酒法”至今尚未出台。有行业研究员分析称,在有关各方意见分歧较大的情况下,“酒法”不可能仓促出台。另外,制定“酒法”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时间逐一认证。

  对此, 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为酒类立法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不能久拖不决也不能急于求成。真正制约“酒法”制定进程的是如何设计“周全”和顾及“体制”两个方面。“我国目前对酒类实行全程分段管理模式,部门的权力边界模糊,监管力度不足,容易形成互相扯皮的现象。‘酒法’的制定必须有效地解决这一纷争,可以在法律条文中明确指出监管部门的职责,对监管模糊地带明确到特定部门,保障‘酒法’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