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媒体

新社交媒体二次元时代

2014-07-14 中国文化投资网
提示:喜欢尝试各种新鲜APP的手机社交达人王晓艾,形容“脸萌”APP最风靡的时候,所用的人就像中了病毒一样。“虽然形式很简单,没有什么深层的内容,但它很有趣、很可爱,这已经足够。”

  “大家都把微信美颜照换成了卡通头像,我也就跟了一把。”喜欢尝试各种新鲜APP的手机社交达人王晓艾,形容“脸萌”APP最风靡的时候,所用的人就像中了病毒一样。“虽然形式很简单,没有什么深层的内容,但它很有趣、很可爱,这已经足够。”像王晓艾一样有这种想法的,在网络和手机用户群体尤其“90后”、“00后”中,并不是少数。

  因为这些用户的追捧,与“脸萌”性质类似的新社交媒体近期蜂拥而至。让用户自己定义网络卡通头像,脸萌不是第一家。在它之前,魔漫就凭借上千万的注册用户量,获得了3000万的风险融资。之后,“微漫”等也以更多元的内容出击。

  只用8小时制作完成的一款APP“Yo”,其急速爆红更让人匪夷所思。用户只能用字符“Yo”沟通,如此“白痴”,APP商店曾将其拒之门外。上线后却很快吸引到数百万用户和数百万美元融资。不只是“Yo”,模仿它的另一款只允许用户用表情符号沟通的APP“Emojli”,也受到了极大关注。

  新社交媒体欣欣向荣之时,也该是进行新一轮思考的时刻。早期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时,一些专家学者就开始担忧,认为虚拟技术对现实的入侵,会造成各种心理和社会问题。如今,这一波新社交媒体的崛起浪潮,也带出了争议。

  实名注册的Facebook及带有认证功能的微信,已经被诟病把用户和现实隔离。但与这些“老资格”的社交媒体相比,后来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资深”社交媒体和现实世界还有着密切的互动和映射关系。在这些新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的是,原本强势的文字已经被大量可爱但无实质意义的图像、符号所取代。喜欢使用这类新社交媒体的年轻人,生活与思维方式是否也会随之异化?“Yo”的创始人奥尔·阿贝尔(Or Arbel)公开表示,他的原则就是“不让用户思考”。

  撇开人类社会交往的诸多规则,用二次元的卡通和符号替代交流中的深层次思维和情感,媒介的教化功能在这些新社交媒体上不见踪迹。这是不是问题?从更宏观的维度来观察,这些新型的社交媒体究竟是文明进步与多元的象征,还是人类文明之殇?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