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污水垃圾处理业

【中国经济导报】污水垃圾处理业露财政投资监管短板

2011-09-26 中国文化投资网
 
半岛网站手机登录 提示:9月16日,审计署公布了《9省市2010年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9省市中共有近4亿污水垃圾处理资金被滞留闲置,重复申领资金达3946.15万元。同时,4.95亿污水垃圾处理费、10.03亿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贷款被挪用于出借、股权投资等其他支出。

  9月16日,审计署公布了《9省市2010年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9省市中共有近4亿污水垃圾处理资金被滞留闲置,重复申领资金达3946.15万元。同时,4.95亿污水垃圾处理费、10.03亿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贷款被挪用于出借、股权投资等其他支出。
  
  在政策层面对污水垃圾处理产业不断追加资金投入之时,审计署的调查结果引来舆论对于污水垃圾处理业投资建设效果的担忧。虽然政策层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多个地方省市并未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完善设施建设。有业内人士就此指出,9省市的资金乱象显示中央财政目前对污水垃圾处理业的资金运营缺乏有效的路径。
  
  半岛网站手机登录 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分析说,管理体制落后、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是污水处理产业资金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所在。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守先则补充说:污水垃圾处理资金被挪用,也说明国内的多个地方对环保产业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9省市近4亿污水垃圾处理资金被滞留闲置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审计对象为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广东、重庆、云南、深圳、成都9个省市,主要内容为2010年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
  
  2010年,浙江省新都热电有限公司桐乡垃圾焚烧项目、浙江省嘉兴市市区(中环路内)污水收集管网项目、重庆市永川区一环路污水干管工程项目、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南片区污水管网项目、深圳市福永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干管工程等5个项目单位重复申报中央污水垃圾处理资金3946.15万元,占审计抽查中央专项资金的0.41%;
  
  滞留闲置污水垃圾处理共14个项目,涉及资金达3.96亿元,占9个省市专项投入的1.58%。这14个项目包括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城镇截污工程、湖州市长兴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嘉兴市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治理工程、嘉兴市市区(中环路内)污水收集管网项目、王江泾镇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温州瑞安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广东省汕头市龙珠污水处理厂技改和扩建项目,云南省蒙自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工程、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截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工程、曲靖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改建工程,广东深圳老虎坑污泥处理厂,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青浦区华新镇凤中路等污水管网工程、青浦区金泽商榻地区污水管线工程。
  
  另外,截至2010年底,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闵行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荆州市水利局、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龙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自来水公司10个代收单位及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累计应征未征或违规减免污水处理费5.06亿元;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鄂州市玉泉自来水公司、天津市排水管理处、重庆市酉阳县水利水电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市自来水公司5个代收单位累计未及时上缴财政污水垃圾处理费2.95亿元。
  
  审计报告显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污水垃圾处理资金中,涉及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财政资金3308万元、污水垃圾处理费4.95亿元、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贷款10.03亿元,共占9个省市专项投入的6.14%。这些资金被用于出借、股权投资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截至2010年底,审计抽查的206个应在“十一五”期间完工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中,有114个未按期完工,占55.34%;审计抽查的天津、上海、浙江、湖北、重庆、成都6个省市建成投入运营1至3年的55个污水处理厂,其实际处理负荷率均未达到“两个规划”要求的“在1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3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的目标;上海、广东、深圳、成都4个省市有54个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
  
  资金运营低效折射监管机制缺失
  
  审计报告最后指出:“审计也发现,部分地区和单位在污水垃圾处理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及项目建设运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已影响到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
  
  随着节能减排风潮的兴起和环保产业的持续发展,污水垃圾处理受到的财政资金支持数额也在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在地方省市发展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和进行设施建设时,如何让巨额资金有效地运转,切实发挥作用?这也成了污水垃圾处理产业不可回避的一大主题。
  
  就在8月份,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制定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有业内人士指出,按上述规划测算,“十二五”期间,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投资约达7300亿元。并且,政策层面的投资将带动更多的市场资本进入。
  
  而此次审计署的审计结果也显示出了这一点。2010年9省市共投入污水垃圾处理资金249.0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为93.97亿元。中央财政在污水垃圾处理业的投入比上年增长了近49%。
  
  审计报告显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的污水垃圾处理费及项目建设资金也大量存在,这些资金共占9个省市专项投入的6.14%。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守先分析说,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贷款被挪用于出借、股权投资等其他支出等问题暴露出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短视行为和环境监管部门工作力度欠缺。
  
  而半岛网站手机登录 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对本报记者分析说,管理体制落后,监管环节存在漏洞是污水处理产业资金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所在。在谈到污水垃圾处理产业的现状时,盘雨宏还指出:
  
  “目前污水处理集中支持地区上报的包括‘十二五’期间新建和在建污水管网项目近千个,数量较大,但实际上污水处理率远远落后于处理规模。”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他4月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水平提高有赖于标准制度建设与完善,改变环保监管“有名无实”,建设运营监管“有责无力”的局面。
  
  对于审计公告揭露的多个省市污水垃圾处理资金违规现象,除了管理机制等原因之外,朱守先还指出,这些现象与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面临要经济效益还是环境效益两者选择的时候,许多地方选择了前者,环保专项资金被挪用就成了普遍现象。”
  
  朱守先分析说,“正如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有在中国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政府才会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对保护知识产权和培养新品牌上。环境保护也是如此,随着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成功转型,环保产业资金低效的现象也会逐步改观。”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进一步促进管理机制的完善。”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