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

2008-11-17 中国文化投资网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魏文彬纵论文化产业发展时指出:“没有文化,世界不堪设想”。同时,他还总结出了“文化产业的四大规律”:一是“需求拉动产业”;二是“无中生有”;三是“海量需求”,四是“创新”。

 

  魏文彬的论述,可谓是高屋建瓴,深刻阐述了文化产业的规律和本质。如何充分发挥“无中生有”的独特创意,以满足人们对精神产品呈井喷状爆发的“海量需求”?我认为应当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之魂。魏文彬指出,文化产业本质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产品的核心软件不在仓库里,而在大脑里,它是人类心智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2007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925.3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9%,在全国排名第4位。广电、出版、动漫等优势产业版块均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被誉为“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扩大了“湖南文化现象”的影响力。湖南的文化产业何以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归根结底还是“创新”的结果。比如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就因其创新的理念、全新的运作方式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首要动力。

 

  创新,要找准定位和特色。创新,就是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就是要与众不同、鼎故革新。找准定位、做出特色,显得尤为重要。魏文彬提议倾力打造湖南文化产业的“两区一廊”:一区是长株潭,重点发展影视、出版、动漫和各类创意产业,与现有基础一致、与“两型社会”合拍;一区是张家界常德,重点发展旅游观光、消闲文化和制作基地;中间连成一条文化走廊,突出名人名居名胜,涵括屈贾之乡;领袖之乡;田汉、周扬、丁玲、沈从文等文化名人之乡。“两区一廊”形成一个哑铃式区域布局,定位非常准确、特色非常鲜明,互动、互通,如果下决心做强、做大,必将为湖南提供战略性的发展机遇。

 

  创新,要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机制。胡锦涛同志提出“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是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真正解放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创造力,从而培育大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企业和创新型文化人才。一定要制订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中长期规划。湖南“培养打造出三到五个市值过千亿的大型文化企业”、“湖南广电抓住机遇实现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所有这些激动人心的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机制的创新。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文化创新体系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那些新兴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如数字化传媒、动漫制作等都还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这一现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在文化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在文化产业上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的湖南,理应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加快步伐,充当起文化产业发展“排头兵”的角色。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