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钢铁

钢铁业危机并非想象的那么大

2009-02-04 中国建材投资网

 截至2月1日,32家钢铁企业中,已有20家发布2008年全年业绩预告,有19家业绩下降,1家预增。其中,包括鞍钢、太钢在内的19家企业业绩下降幅度超过50%,攀钢、韶钢等5家企业甚至出现首次亏损。不过,抚钢由于产品结构调整,从而成为20家企业中唯一预增50%的企业。

  对于20家钢铁企业业绩出现集体“跳水”现象,一些业界专家给出的理由是:钢价大幅下跌;原燃料成本滞后下跌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下游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但一些分析人士却认为,钢铁企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盲目乐观高速扩大产能,同时正在铁矿石高位大量囤积,而钢材价格下跌时又没有及时抛售套现,造成业绩下滑。

  虽然两者观点不同,但重点企业业绩下滑,人们对钢铁业的信心正在丧失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钢铁业的危机究竟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国内钢铁业的发展历史来加以分析。过去,国内钢铁业是一个受到极度保护的行业,计划经济加上改革开放后的高度保护,使钢铁业发展了近50年还是一个“幼稚”产业。从2002年国内粗钢产能不足1亿吨,到2008年可能突破5亿吨,钢铁产能的扩张似乎进入了一个神话时代——永远在超预期发展。

  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要知道,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高度就有可能走向相反的方向。造成今天钢铁企业业绩下滑,既有客观原因,但也有主观原因。一方面,近两年涌入钢铁业的资金太多。米塔尔等国外几大钢铁巨头不用说了,宝钢、武钢等国内钢铁巨头近年也纷纷加大投入,用规模优势来抢占市场。国内众多的地方政府,还有很多原本在钢铁业外的民间资本,也纷纷进入这个“亮点”行业。资本的大量涌入,迅速地把钢铁行业摧得“过热”,然而2008年下半年环境一变,一些实力不济的钢铁企业开始感到难受。

  另一方面,许多钢铁企业误判形势。去年奥运前,众多企业大规模集中对煤炭、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集中库存备料,直接推高了煤炭、铁矿石等的价格,延迟了行业需求的反转。而国内外市场给出的需求减缓信号没有引起钢铁企业的足够重视,因此误判行情,认为市场需求仍然强劲,继续开足马力生产,产能大量释放,造成产能过剩。

  现在看来,钢铁企业业绩下滑只是一个信号,它反映出了很多问题。在宏观经济放缓、需求急转直下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似乎也该重新思考发展定位的问题了。因此,许多专家不断呼吁,国内落后产能必须淘汰,这是钢铁产业调控的主要目标。

  如果想让企业真正摆脱持续下滑的困境,就必须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依靠市场手段,紧随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生产品种,多生产那些高附加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2008年业绩唯一预增的企业——抚钢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抚钢业绩的实现,主要是依靠产品结构调整,高附加值高温合金等钢材品种市场拓展和销售。

  当前,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钢铁业整体陷入“寒冬”,钢铁企业停产限产,甚至关闭,估计钢铁业有20%的产能将被自然淘汰,这是一件好事。当前发生的危机正是钢铁企业重新整合的良机。虽然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手段很多,但借助市场这支“手”,推进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其实比利用政策或者强制淘汰更有效。

  尽管钢铁企业业绩出现下滑,但钢铁业的危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更没有像纺织业、家电业那样伤筋动骨,且利润仍然可观。例如鞍钢、太钢等企业虽出现了业绩下滑,但全年仍有利润。而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1至9月国内钢铁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326.26亿元,同比增长13.13%。即使第四季度利润大幅下降,但去年全行业仍将处于赢利状态。

  由于过去钢铁企业属于“暴利”行业,这也是为何去年下半年以来,钢价大幅下跌让众多钢惶惶不安的原因。实际上,钢铁企业业绩下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对于过了几年好日子的钢铁企业来说,2009年可能是最难过的一年。换句话说,与过去相比,企业之间的竞争比现在激烈得多。但要知道,在一个“高价格基础”的市场向正常的市场过渡时,伴随着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其竞争的杀伤力将会更大。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