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玻璃行业 严冬

玻璃行业进入建国以来第五次“严冬”

2008-10-20 中国建材投资网

  自建国以来,我国玻璃行业经历了五次“严冬”:第一次是1989年8月至1992年8月,第二次是1996年8月至1998年7月,第三次是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第四次是2005年至2006年,第五次是从今年五六月开始。今年以来,玻璃行业内外交困,产销量增速下滑,亏损面明显增大,是近几年来最为困难的年份。据中国玻璃协会副会长、晶牛集团董事局主席王长林年初预测,今年全国玻璃行业业绩大幅下滑,步入第五次“严冬”。 

王长林介绍,这次“严冬”的特征有别于前几次:一是在市场谷底的时间预计会更长一些;二是倒下的企业的面要宽一些;三是国际市场的杠杆调节作用显得微弱乏力。

  近年来我国玻璃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4年至2007年4年间新增85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新增产能2.56亿重量箱。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178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玻璃总产量达5.32亿重量箱。今年上半年又投产8条线,至此全国共有186条生产线,总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目前在建的还有20多条。玻璃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和困难。

  产量增速下滑,业绩亏损加大。今年1-8月全国玻璃累计产量3.84亿重量箱,同比增长7.48%,较去年同期下降6.6个百分点,8月当月产量同比只增长2.6%,增速延续了自3月份以来的下滑趋势。玻璃行业从年初的盈利到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亏损。1-8月,全行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2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3亿元,行业亏损面扩大,亏损企业由586家增至716家,增加22%。

  由于下游产业房地产、家具、家电等市场降温,玻璃行业需求趋缓,出口下降。全国重点联系玻璃企业1-9月产品累计销售率为93.44%,月末库存2249.94万重量箱,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09%。此外,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房地产行业低迷,玻璃的国外需求也逐渐下降;加上自去年7月1日开始,国家将玻璃出口退税由11%下调至5%,今年玻璃出口持续下滑,1-8月产品出口1.7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7%。

  原燃材料大幅涨价,价格低迷。今年以来原燃料大幅涨价,9月纯碱价格同比上涨23%,重油同比上涨超过30%,重油和纯碱占玻璃生产成本超过2/3,导致玻璃成本大幅提升。9月份重点联系玻璃企业产品价格低迷,其中浮法玻璃平均价格为75.03元/重量箱,环比下降2.81%,同比上涨9.61%;普通玻璃平均价格为68.85元/重量箱,环比上涨3.39%,同比上涨8.68%。玻璃售价同比上涨幅度远远低于成本增长幅度,成本上涨和产品价格低迷的双重挤压导致企业利润率明显下降,亏损增大。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目前,普通浮法玻璃供大于求,但一些高档玻璃和深加工玻璃还需进口。我国还有超过5000万重量箱的落后工艺需要淘汰,占总产量的10%,而优质浮法玻璃只占总产量的23%,玻璃深加工率约为30%,低于世界55%的平均水平。我国玻璃企业数量多,行业比较分散,42家重点联系玻璃企业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60%,而世界四大跨国公司集中了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
Baidu
map